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繳稅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實施五均六管,規定賦稅為十分之一,也就是10%,被後人稱為暴政。沒有幾年就滅亡。

兩千年後的五月我要納稅,卻要14%到21%,唉,苛政猛於虎。

政府啊政府,你最好有比王莽猛。

源氏物語.早鶯

正月初一清晨,天空一碧如洗,不著一絲雲彩。尋常人家的牆腳,殘雪中不見嫩草抽芽。春天姍姍而來,萬物復甦,心情自然也就暢快了。人間天堂般的六條院,到了此時,更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美最甚多。眾佳人所居各院,均被裝點一新,愈顯富麗堂皇。紫姬所居之春殿尤為突出:庭前幾樹飄香梅蕊,那香氣與簾內熏香融和,竟令人以為身在仙境,但又不如仙境淨土之莊嚴肅穆,可以恣意取樂,自在度日。

年立ちかへる朝の空のけしき、名残なく曇らぬうららかげさには、数ならぬ垣根のうちだに、雪間の草若やかに色づきはじめ、いつしかとけしきだつ霞に、木の芽もうちけぶり、おのづから人の心ものびらかにぞ見ゆるかし。まして、いとど玉を敷ける御前の、庭よりはじめ見所多く、磨きましたまへる御⋯⋯方々のありさま、まねびたてむも言の葉足るまじくなむ。

-- 源氏物語.早鶯 --

Positive Life

A blind boy sat on the steps of a building with a hat by his feet. He held up a sign which said: "I am blind, please help." There were only a few coins in the hat.

A man was walking by. He took a few coins from his pocket and dropped them into the hat. He then took the sign, turned it around, and wrote some words. He put the sign back so that everyone who walked by would see the new words.

oon the hat began to fill up. A lot more people were giving money to the blind boy. That afternoon the man who had changed the sign came to see how things were. The boy recognized his footsteps and asked, "Were you the one who changed my sign this morning? What did you write?"

The man said, "I only wrote the truth. I said what you said but in a different way."

I wrote: "Today is a beautiful day but I cannot see it."

Be thankful for what you have. Be creative. Be innovative. Think differently and positively.

我在台北雨

今天台北又下雨了,台北的雨就像台北人一點也不乾脆,不像高雄,要嘛不下,要嘛一定清清涼涼的傾盆大雨。

但我在意的不是下雨,沿著新莊中正路上,很突兀地蓋起一座快速道路,把我的天空切成兩半,我的天空就像量子力學描述的,再也不連續了,兩旁的高樓大廈更把我的天空切得零零落落的,一點也不像我二十年上來台北的那個城市,這個城市墮落了。

我心裡想著,也許再過五十年,人類再也不能拿從普羅米修斯那裏學來的方法,毫不留情地把上天恩賜碳碳鍵的104千卡莫耳的能量抽離出來時,這幅場景會回復到什麼景色?
⋯⋯
也許鳥兒又有天空自由地飛翔,馬兒又有開闊的草原馳聘,魚兒又有乾淨的海洋昶徉,人們又回到自己的方是活著。

阿斯巴甜

有一種糖,叫阿斯巴甜,是一種胺基酸糖類,是一般蔗糖甜度的200倍,常常用來替代一般用糖,因為有代謝問題,所以苯酮尿症患者不能吃。

我之前就想過,是誰知道有兩百倍的甜度?有誰那麼大膽會把化學實驗室剛合成出來的東西往肚子裡面塞?當然,這又是一次的美麗的錯誤。在那個年代,合成出一個化合物,都拿去會長晶體,然後去打X-Ray,有打過X-Ray的人都知道,時間很長,光Mount都要耗掉不少時間。

這位寶貝科學家喜歡抽菸,手碰到了這些合成的化合物時,沒有戴手套也沒有洗手,趁打X-Ray 時就去抽菸了,正當他覺得他這根菸怎麼那麼甜,那麼好抽時,才反推這個化合物的甜度。照著標準流程就不會有這個化合物了。
⋯⋯
很多科學上的成就都是偶然的,只是後面的人穿鑿附會罷了,沒有這些人地球還是會轉的,沒有牛頓,再隔幾年,一樣會出現類似的馬頓,羊頓,沒有人是必須存在的。

但是有些人就是認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好奇怪!

心肝寶貝

月娘光光掛天頂 嫦娥置那住
你是阮的掌上明珠 抱著金金看
看你度晬 看你收涎 看你底學行
看你會走 看你出世 相片一大疊

⋯⋯輕輕聽著喘氣聲 心肝寶貝子
你是阮的幸福希望 斟酌給你晟
望你精光 望你知情 望你趕緊大
望你古錐 健康活潑 毋驚受風寒

鳥仔風箏 攏總會飛 到底為什麼
魚仔船隻 攏是無腳 按怎會移位
日頭出來 日頭落山 日頭對叨去
春天的花 愛吃的蜂 伊是置叨位

鳥仔有翅 風箏有線 才會天頂飛
魚仔有尾 親像行船 希望著愛找
日頭出來 日頭落山 日子攏安呢過
花謝花開 天暗天光 同款的問題

生命紀念冊

生命,真的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情。用照片記錄人生也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情,也剛好是facebook的功能之一。

-- 公視.生命紀念冊 --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生活

生活就像被強姦一樣,如果你無力去反抗,就閉上眼睛去享受吧!
工作就像輪姦,你不行就讓別人上;
社會就像打手槍,所有的都要靠自己的雙手解決。
讀書就像嫖妓,不僅要出錢,還要出力(努力)。

生日快樂

剛剛看到facebook右邊的活動,看到楊斯勝後天生日,我自己寫網路程式的,藉由網路送給他一個廉價的祝福。

我託facebook當信差,把我滿滿的祝福塞到TCP小小的封包裡面,再把HTTP的 HEADER填滿我的心願,CONTENT-LENGTH是無限大,以不受地心引力的光速快遞,收信者是楊斯勝,祝你生日快樂。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村上春樹

在一個沒有風,沒有雨的風雨交加的夜晚,你一動也不動的向我走了過了,我還記得那是一個滿月的大年夜的晚上,你張牙舞爪地靜靜向我很有耐心一句一句訴說-上帝擲骰子嗎?

我很滿心狐疑地以確定口吻說出,是的,根據薛丁格那隻該死的貓,上帝的確早在Big Ban之前就擲好了骰子。

生活小品

今天自己帶著湘蓉到林口體育園區,十分鐘的路程,裡面有一個很大的湖,可以餵魚,烏龜,綠頭鴨和天鵝。特地去買了一條土司麵包和自己帶一壺白開水。我們餵到一半,湘蓉說她肚子餓了,要吃吐司麵包。我們就到草地上去一起野餐。直接就坐在那翠綠草原上。

湘蓉吃著吐司,我躺在草原上小瞇了一下,一下子,湘蓉摘了一朵小野菊要送給我,我睜開眼睛,發現遠方的天空上出現了一隻老鷹在盤旋。不一會兒,湘蓉就循著蝴蝶的蹤跡蹦走了。一陣風吹了過來,吐出春天的氣息,我彷彿可以嗅到大地的呼吸和脈動。那麼輕鬆,那麼愜意。

湘蓉,你這一生可以學到很多描述鴨子的語言,也許是國語,也許是台語,也許是英語,也許有一百種那麼多,但是鴨子的本質是不會變的,本質只有一個,真理也只有一個,當然你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一個不知幾號的星期天早上,與我的女兒-湘蓉。

文化殖民者

昨天與大學室友張博士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我認為西方文化是一種速食文化,所有的根基都是這一兩百年才有的,很多東西都沒有驗證過有效性,能不能再撐一百年,還在未定之數。

舉個例子,餐桌文化是似乎是眾所皆知西方的傳統禮儀,我想了一下應該不對,瓷器雖說一直有出口到歐洲去,但是要等到十七八世紀歐洲德國人才會開始自己製造瓷器,幾百年前的歐洲傳統餐桌上應該只有木碗,和陶製的缽之類的東西,怎麼可能有刀叉來在這些器皿上使用,梵谷的很多畫裡面也沒有這些東西,連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畫裡面也只有一些簡單的淺餐盤,所以餐桌禮儀應該也只是這近兩百年來才有的文化,和中國文化相差甚遠。

吸收文化時,切勿囫圇吞棗,變成文化殖民者。

珍惜

地球因傾斜而有四季
紅寶石因雜質而寶貴
人生因不完美而珍惜

從生物形式變異之極限看人類心智的演化

達爾文的演化論總括來說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演化=變異+遺傳+選擇,

最根本的就是生物會產生變異(variation)。變異的產生可以經由:

1.基因體序列的變變,2.超基因體(epigenetics)的改變,3.發育(development)過程的改變。經由這些機制,生物似乎可以產生無窮無盡的形式也就是無窮無盡的表現型(phenotypes),有人認為只要有生態上的某種利基(niche)就會有某種形態的生物,例如有花莖部很長的蘭花就會有採粉管很長的蛾。不過,生物的某種形式(form)真的是無限(unlimited)嗎?

人類的文化表現(cultural expression)其實也是一種表現型(phenotype),所以人類的文化表現是否也像生物形式會有無窮無盡的可能呢?就以語言為例,全世界目前已知有6000種語言,而音樂的形式從古典的巴洛克,日本的雅學到現代的爵士、搖滾也是千變萬化,到底生物形式與人類文化表現有無“不可能”的形式(impossible form)呢?

從近來的諸多研究顯示人與其他動物例如黑猩猩之間,在心智能力的演化方面似乎是是連續性的,因為除了人類之外,其他動物似乎也能學會語言,製作音樂,有同理心(empathy)甚至使用工具,也就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在心智能力(intelligence)應該沒有斷層(gap)。

Hauser最近在Science期刊發表(The possibility of impossible cultures)一文,他認為生物變異的形式是有其限制的而人類文化的表現亦然,他並強烈主張人類與動物的心智能力是有斷層(gap)的。根據近來演化發育生物(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與心智科學(mind science)的進展,他主張人類與其他動物有心理學上的不連續(psychological discontinuity),而人類的文化表現則有文化上的不連續(cultural discontinuity),也就是有些文化表現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所謂不可能的文化(impossible cultures),這些想法連結人類的基因、神經與思想與行為。提供了了解人類思想的特性及其文化表現的極限的新方向。

生物形式變異的範圍與限制(Morphospace)

首先讓我們從比較具體的生物形式來探討有沒有不可能的生物形式這個課題。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從極小如昆蟲到極大如鯨魚可以從圓滾滾的河豚到又細又長的蛇,似乎生物形式的變異是個隨意的過程(random process),再由天擇盲目地加以雕琢,不過近來的分子研究已經讓我們知道變異的來源以及發育程式(developmental program)如何與演化過程(evolutionary process)互動並加以限制(constraints)導致生物形式的有限性。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Cambrian period)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新生命形式的快速大爆發,這些不計其數的變異發生在極短的時間,而近幾年來基因體定序的快速發展顯示:簡單的生物如昆蟲、蟲類的基因體大小竟然與人類相去不遠;由此讓我們得到兩個結論,與面對一個挑戰。

結論之一是:寒武紀與其之前所演出來的細胞機制(cellular machinery)是極富創造性的(highly generative),它讓生物有非常大量的形式來面對各式各樣的生態環境,結論之二是:雖然此一細胞機制的基因應該就在那裡,但?難以從解剖或行為辨認出這些基因,此一事實提醒我們除了必須注意基因體裡面有表現的基因之外,還要留意那些可以表現,?未必表現的部分。

目前的研究顯示,有三個因素可能會限制生物的形式:
1. 演化的惰性(phylogenetic inertia):由於在共同先祖中的成功,使其一性狀存留在其所衍生的數個物種。
2. 缺少相關的環境壓力(environmental pressure)以致天擇無從發生。
3. 物理因素的限制(physical design constraints)。
以下利用兩種生物來加以說明:第一個是頭足類軟體動物(cephalopod mollascus)ammonoid: 此一生物具有一個從中心旋轉出去再開口的甲殼,我們可以用二個參數(parameter)來描述這種生物的變異: 其一為開口前甲殼的旋轉次數(the rate at which the spiral opens out),以及中心與開口之間的距離,將這兩個參數分別為X軸與Y軸,即可代表這類生物所有形式的空間(morphspace)。

將所有觀察到的變異形式依其X與Y值畫在圖上,可以看到有些地方比較密集(density),有些地方則呈現空白(gap)。此圖中被佔據的地方即是曾有或現有的形式,也就是已經演化出來的形式(evolved form)而空白的部分則是可能演化出來但還未出現的形式或者就是不可能演化出來的形式(impossible morphologies)。

另一個例子就是加拉巴哥群島的雀類(Finch),從達爾文開始所累積的觀察顯示: finch的鳥啄形態與種子的形態與供應量的天擇壓力(selective pressure)有關。就如前述ammonoid的例子,是否有些鳥啄形態是不可能演化出來的,例如某些體格上的限制,必須要能唱歌,飛行時要能持頭部的位置…因素,以致使某些鳥啄形態不可能出現。目前已知控制鳥啄形態的分子機制,其中之一的基因就是BMP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的表現較早而且表現量高則鳥啄較大。科學家設法使雞胚胎的BMP4表現增加,結果生下來的小?鳥啄真的變大。更令人稱奇的是這種較大的鳥啄在?也長得大衣無縫(seamless);與加拉巴哥群島上具有大型鳥啄的finch極為相似。由此可知發育程式就如變異的引擎一般(Developmental programs are set up as engines of variation ),可以產生形形色色的變異以供天擇,而我們要了解變異的範圍以及其限制,也不能只限於觀察現存與滅絕的生物形式,諸如上述的?胚胎實驗(experimental study)也有助於我們了解變異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

從以上所述,我們要了解生物形式空間(morphospace)上的gap,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生物形式或者由於某些因素(如缺乏環境因素)而不可能演化出來,我們就要從現存的生物形式,化石或滅絕的生物形式再加上實驗操作三個方面才能一窺生物形式的全?,了解其真正的範圍與限制,也才能知道生物形式gap 的面?並進而探討其成因。令人驚訝的是:上述的事情在語言學傳統的發生性分岐(generative radiation)上,竟然也有平行的情境。

語言形式變異範圍與限制(Linguaspace)

語言的形式就如生物形式一樣也是千變萬化,似乎沒有止境,現存的語言據說至少有6000種,加上已經滅絕的語言,更是不計其數。不過受到生物學的影響,有些語言學者開始挑戰以Noam Chomsky為首的傳統發生性分岐(generative radiation)學說。他們懷疑語言形式的無限性,他們認為語言形式是受到高度限制的(highly constrained)。人類嬰兒的腦子演化出一種獨特的運算能力(computation capacity),能夠連結文法規則(grammatical rules, syntax)與意義體系(systems of meaning, semantics)並透過聲音或符號對外表現。此一能力使人類具有學會不同語言的發育可能性(developmental options)。與前述對生物形式的思考邏輯一樣,人類的語言是否也有不可能的形式(impossible language)呢?例如沒有一種語言會把某一個字限制在某個固定的位置(例如“no”在第四個字),或是把句子反過來講以代表疑問句(例如the dog bites the man→Man the bites dog the?)

以下將語言學與前述有關生物形式的演化發育生物學做一個類比思考:
1. 人類的嬰兒出生前就具有學會相當多種語言的潛力(the capacity to acquire a wide rang of possible languages),這表示小孩子具有一種抽象的擷取裝置(abstract acquisition device),使他們可以容許很多不同語言的成長(growth),也就是有一個語言空間(linguaspace),然而當小孩的 acquisition device在形成語言空間的過程,某些內在或外在的因素?會介入,使某些空間不能成長,而形成所謂的impossible language。這些語言或者不易學習,或者不易用來溝通以致不能存在,特殊語言譬如世界語(Esperanto)必須特別教導與學習而不能自然學會,以致長期下來無法存在而趨於滅絕。

以骨骼形態為例,使用僅僅七個參數就可以描述從寒武紀中葉現今日所有骨骼形態的百分之八十。以下略述描述骨骼形態的參數及其option.
1. Location: internal (A) or external (B)
2. Composition of the skeletal elements: rigid (C) or flexible (D)
3. Number (the number of skeletal elements) one (T), two (U), 3 or more (W)
4. Shaper of these elements rods (G), plates (H), cons (J) or solids (K)
5. Growth (the way the elements are put together) by accretion (L), as branching serial unites (M), by replacement or mounting (Z), by remodeling (N)
6. Interplay (how the elements interact no contact (P), jointed (Q), sutured or fused R, or imbricate (S, folded over or overlapping)
7. Assembly (whether the elements are assembled) growth in place (X) prefabrication (Y)
根據此一描述系統人類的手指可以用ACWGNXQ來描述

目前在語言形式方面尚無法找到類似描述上述骨骼形態的參數,不過這卻已經指引出我們將來努力的一個重要目標。與前述了解整個生物形式空間(morpho space)一樣,我們要了解整個linguaspace,除了研究現存的(extant)以及滅絕的(extinct)的語言形式之外,也必須透過實驗的方式,尋找出其他可能存在的語言形式,然後看它能否被學習,被使用,能否存留下來?從而可能帶領我們了解什麼是impossible language。“linguaspace”的概念就如前述“morphospace”是個美妙的想法。languaspace就是n- dimension環境,此一環境產生出possible languages,但是也定義出impossible languages。實務上,我們應該去找出能描述這些生物形式或語言形式的參數,這將有助於了解他們的變異範圍(range of variation)以及其中的限制因素(constraints)。
就如骨骼形態依般,使用僅僅七個參數就可以描述從寒武紀中葉現今日所有骨骼形態的百分之八十。可以想像的是,當環境因素有利於某一參數的某一option 時,這就會對其他參數在選擇options造成限制(constraints)。

2. 外來影響(input)的性質以及生長及發育的時機:當小孩的母語發展時,某些結構的發展可能限制其他結構的出現,還有input的時機及性質,例如其他語言出現的時機及來源。這些影響有些與語言有關,有些則與比較一般性的東西如記憶(memory)及學習(learning)有關。語言中的 “merge”之類的重覆運算(recursive computation)是無限的,但他們受限於記憶與了解(comprehension),而外顯時必須把聲音做線性呈現也是限制merge長度的因素。以演化生物學來做類比,變異的產生也是非常具有創造性而源源不絕的(highly generative),但是種種內在與外在的因素會調控及限制會真正出現的物種。

3. 內在的語言體系最終如何學會一個能夠外顯的語言。小孩的acquisition device,產生並限制某些可能的語言可能性(option),而環境的影響會有利於某些option,而不利於某些option,也就是會選擇某些 option,這種選擇的概念雖然在生物學上極為普遍,但在心智科學?不常見。

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心智能力是連續(continuum)嗎?
到底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心智能力是一個連續的發展(continuum)嗎?達爾文的演化論似乎支持這個說法,也就是生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到靈長類,然後因為語言的出現而產生現代的人類。Hauser對此持相反意見,他認為人類從6、7百萬年前的先祖分歧演化出獨特的神經能力(neural capacity)。此一能力創造了動物心智能力演化上一個根本的,前所未有的斷層(a fundamental unprecedented gap in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mind)。Hauser將此一獨特能力稱為humaniqueness,他認為人的心智能力較諸其他動物有以下四個特點:
1. 發生性運算能力(Generative computation):人類具有重覆(recursion)及組合(combination)的運算能力,而這兩種運算能力就可以產生出無止境的意義表示(meaningful expression),不管是數學,語言學,音樂或是道德方面。重覆就是反覆的操作(iterative operation),藉由重覆地使用同一個規則就可以創造出新的表現,不管是在句中的一個片語,或是樂句的重覆或是工具中的工具(如瑞士刀),每一個新的組合依其元素的不同會有新意義。另一方面,組合則是將不同元素結合並排列,從而創造出新的idea,不管是新的字(如Walkman是Walk + man),或是新的音樂形式。

2. 心靈符號(Mental symbol):人類能輕易地將感覺經驗(sensory experience)以及抽象思考(abstract thoughts)轉變成外顯符號(externalized symbol),例如字眼或影像,此一能力是跨越知識與感覺的範疇(cut across domains of knowledge and sensory experience),使人類能利用語句來表達信仰,以明顯的註記來表示特殊的旋律,也可以用符號可以顯示高速公路上何處是休息站。

3. 雜交的界面(Promiscuous interfaces)人類具有獨特的創造力(creative capacity)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此一能力源自於人類能夠將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表現任意地加以結合(the capacity to combine representations promiscuously from different domains of knowledge),例如人類可以綜合考量數目、信仰、因果關係以及害處來決定某些時機,在道德上可以傷害一個人去拯救許多人的生命。

4. 抽象思考(Abstract thoughts):
人類的思想來自直接的感覺經驗(sensory experience),例如想到紅色的物件諸如草莓,血液需要有此感覺經驗,以別於非紅色的東西,如芹菜、骨頭。不過許多人類的思想是抽象的,不需隱藏性的連結(implicit linkage),甚至完全不需連結,這些觀念包括無限(infinity),文法上的“動詞”以及倫理判斷上的“准許的”與“禁止的”。

這些人類心智的特性顯示:在人類演化史上,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有了基因體上及神經生物學上的根本性變化,此一變化使人類能產生文化上有意義的變異,雖然仍有些極為重要的限制。

人類腦部快速演化的時間,眾說紛紜。學者認為大約在80萬年前,而在45,000-40,000年之間達到高?(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此時出現了符號(數學的、藝術的與儀式的),控制火來烹煮食物以及改變環境,多種素材及用途的工具。這段時間的長度雖然在幾十億年的生物演化史看來微不足道,不過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出現如此廣泛的文化表現方式,顯示某種類似寒武紀生物形式急遽出現的大爆發必然曾經發生,使人類具有了一套產生新的文化表現,包括語言,道德、音樂與工藝的空前能力。更具體的說法是:在這段時間,人類的腦子從一個具體許多獨立模組(modularity)但彼此之間介面甚少的系統變成各模組之間具有許多隨意而富創造性的介面的體系(numerous promiscuous and combinatorially creative interfaces, a system of modules)。

人類的心靈生活是由重覆(recursion)與組合(combination)基本機制構成,不管是在語言、音樂、道德、工藝與數學。以語言為例,最基本的重覆規則是ANDX+,其中X為人的名字,因此最簡單的組成就是Sally AND Bill AND Sam AND Jane。每一個小孩都可以立即了解這個規則及其意義,顯示人類具有幾乎無限的語言創造能力,也顯示小孩子出生時的腦子並完全空白,而是已經具有輕易且內涵的能力,來了解此一重覆的規則。

重覆ANDX+事實上是一種迴路作業(looping operation),相同的運算一再回到原到原點,直到有其他的功能介入停止此一作業。雖然許多脊椎動物的腦子也演化出reciprocal connection或是連結不同皮質區域的迴路(例如基底核到皮質的迴路),這些迴路一般限於某種特定的功能,例如會走路或會飛行的生物必然要發展出可以讓腳上下移動或讓翅膀上下拍動的動作迴路,此一迴路亦可因環境的改變而微調,不過此一動作迴路一般只鎖定於走路或飛行的功能。

另一個例子是:鳴禽的歌唱迴路一般只限於鳴叫及模仿,不能像人的語言幾乎具有無限的表現能力。以工具而言,猩猩也會使用樹枝?取白蟻,不過動物的工具一般只具有一種材料,只有一種功能而且只使用一次。至於人的工具則是具有混合性例如鉛筆是由四種材質:木材、石墨、金屬、橡皮組成,每一種材質都各自有許多用途,將鉛筆給予一個小女孩,她除了用來寫字之外,還可以用來固定頭髮,刺破塑膠盒蓋,或是用來刺鄰座同學開玩笑。人類常常為了一種功能而設計一種工具,但由於人腦具有隨意雜交的介面(promiscuous interface)因此衍生出許多原來意想不到的功能。此一在不同範疇隨意產生介面的能力在動物幾乎沒有,也因此動物腦部模組的對外表現通常只限於解決一個問題,也就是動物的智力是一種myopic intelligence。

人類腦子的創造機制(generative mechanism)進一步藉由心靈符號(mental symbol)的使用而提升。符號的使用可以減輕記憶的負擔,而且符號與任何觀念,具體的或是抽象的,結合讓思想的模式與溝通具有巨大的彈性。雖然40年的研究顯示動物也具有某些使用符號的能力,但內容?相當貧乏,較諸人類嬰兒可以使用幾百個字,而且很快地學會幾千個字的能力幾乎差之千里。

研究顯示恆河猴與人類一樣,具有類似的set-based quantificational system。在恆河猴面前顯示兩組食物:一組只有一個,另一組則有多個,而後將兩組食物加以遮蓋,則它會選擇具有多個食物那一組。不過當兩組都是多個食物時,它的選擇就不一定選多的或是選少的,也就是英語與猴子一樣是區分one and many ,not many and many。此一非語言的set-based系統在人類發育過程中是存在的,不過後來因為與文法規則(syntax)的抽象性結合而轉化,結果英語中不僅有 2, 100以及1 million cats也有-2, 0與1.0 cats。由此可見演化上古老的set-based system與演化上較現代的文法系統之間產生神經連結(neural connections)。

一般而言,動物的觀念表現(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都以感覺經驗為主,缺乏人類思想的抽象性,最近的研究有一個例外的發現是:關於人與動物的數學知識(mathematical knowledge),特別是支持語言性與非語言性定量(lingual and non-lingual quantification)的經神生物學及心理學機制。不少動物具有定量行列中個體數目的能力,不僅是自發性的,而且是跨感覺種類(across modalities),例如視覺與聽覺,甚至能整合不同類的感覺。

不過人類的定量還是具有與動物不同之處,例如許多人類語言對單數與多數的區分,此一能力的核心是區分一個與多個但不區分多個與多個的set-based discrimination system,因此在英語中不論2, 100或1百萬個麵包或人都有加上-s,只有一個時少不加-s。時就衍生出一個簡單而抽象的轉變,任何不是1的情況,都要加-s,上述例子一方面顯示動物思想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則顯示不同範疇的抽象知識互相連結時對觀念表現(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會發生的轉化作用。

文化表現有沒有不可能的形式?
就如生物形式有其不可能性,文化表現有沒有不可能的形式嘛?人類生來就有一組心靈工具(mental tool kit)可以創造,特別是可以了解在語言、音樂、工具,以及倫理的文化差異。

這套發育程式可以產生許許多多的文化變異,不過當某種文化形式成形時,可能因為inertia,使該文化中的成員不會再去尋求其他形式的文化(constraints)去創造新的文化變異。另外的原因還可能包括缺乏環境上的誘因,以及有可能某些想法從未有人嚐試,因此人類的認知是非常富於創造性但?高度受限(Human cognition in massively generative but highly constrained)。人類文化形式的過去全靠民族學的描述,不過就像生物形式的描述一樣,此一culture space可能有不全之處,難以一窺其全?,因此也無從發現其不可能之處,即gap。除了觀察之外,實驗與電腦模擬可能使我們了解除了目前已知的文化形式之外,還有什麼文化形式是evolvable, intelligible, acceptable, learnable and stale,就如語言學者已在運用模式(modeling),人工文法的認知實驗以及神經影像學來做實驗以探究lingua space一樣。

以音樂而言,音樂與語言都是使用共同的核心資源,諸如組合作業與層次結構(combinatorial operation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神經影像學研究也顯示音樂與語言會激發共同的腦區,那麼音樂形式的範圍(music space)有多大?產生與限制音樂的機制是什麼?Hauser認為音樂形式的限制不在其產生(production)而在其能否被人類感受為音樂(perception)?

至於倫理方面,證據顯示:如同語言一樣,人類倫理判斷的某些運算似乎是抽象的,是在人類知覺以外的,而且不分性別、年齡、宗教信仰以及教育。倫理的可能性與不可能性(moral space)也無可避免地會受到檢視,跨文化的研究顯示:人類認為因為意外而傷害一個人的罪要比因為更崇高的目的(例如可以救許多人的生命)而傷害一個人的罪要來的輕,那麼有無與上述倫理相反的文化存在呢?也就是所謂不可能的倫理(impossible morality)到底可不可能存在,這也可以用前述語言學的種種實驗方法來加以探討。

Hauser自己承認將生物形式的分子生物學與文化形式的神經生物學做類比,一定有許多漏洞及不足之處。不過也可能為心智科學(mind science)在了解人類心智創造系統(generative system)相關的神經機制(neural mechanism)方面開啟新契機。

今日我們可以掌握前所未有的方法來做相關研究,例如讓小白鼠表現人類版的FOXP2 (此基因與說話有關) 。這些小白鼠學習發聲行為(vocal behavior)方面的動作技能(motor skills)與未具人類版FOXP2基因的小白鼠表現不同。 我們也可能將一隻動物的某一個腦區移植到另一隻動物的腦部,改變其動作與行為的能力。諸如此類的實驗可以讓認知科學家了解文化表現既有的,可能的,以及不可能的形式。然而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困難重重。例如前述腦部中無所不在的重覆(recursion)及組合(combination)的功能,迄今我們仍然不然辨認到底存在腦的何處。不過也許有一天,我們將動物(人之外)腦中的迴路,特別是與動作相關的迴路加以改變使之能與其他已經演化出來的觀念性資源(conceptual resource)互相連結,或許可以讓鳴禽也能唱出華格納歌曲般的叫聲,也說不定。

結合理論,技術以及分子生物學、演化發育生物學、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語語學以及人類學的進展,將有助於解答知識生活上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人類如何演化出一個具有特殊創造力的腦子,它可以容許巨大數目的文化表現以及為什麼在文化記錄中有斷層之處(gap),也就是人腦在語言、音樂、倫理及技術永遠空白的部份。

否認死亡,突破演化關卡

已故的遺傳學者Danny Brower認為人類心智的特色就是完全的自我知覺(full self-awareness)以及inter-subjectivity(了解別人意圖的能力)。不過這兩者會使人感知生命有限(mortality)和死亡的必然性。雖然具有完全的自我知覺以及inter-subjectivity在天擇上或許有其優越之處,例如有利於個體間的溝通,合作繁衍、語言……等等,不過感知生命有限與死亡都會成為一個演化的障礙(barrier),因為隨之而來的恐懼將使生存與繁衍必要的種種活動受到阻礙。

Brower認為:雖然許多物種表現出self-awareness的部份表徵(如黑猩猩、orangutans、海豚、大象……),但演化出人類那樣完全的self-awareness,在哺乳類演化史上?停滯了幾千萬年。Brower認為突破此一演化關卡的惟一途徑是演化出full self-awareness之際,能夠同時演化出否認死亡(denying death)的神經機制。

Brower的說法為前述智力演化的斷層“gap”提供了一個解釋,而也可以用來說明某些人類的共同性(universals):例如抱持假的信念(hold fake beliefs), 存在主義觀點的焦慮(existential angst),來世學說(theories of after-life)、宗教性(religiosity)、哀痛的嚴重性(severity of grieving)、死亡儀式的重要性(importance of death rituals)、冒險行為(risk-taking behaviors)、恐慌發作(panic attacks)、自殺(suicide)及烈士行為(martyrdom)。也許有一天我們能找出儘管人類知道死亡的必然性,?仍能誤導(delude)自己及別人來忽視必死的事實而存活下去的神經機制。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楊慎

楊慎是明朝數一數二的才子,父親是首輔,少年魁首高中,科場得意,但下半生卻淒涼。一生中竟有卅五年,是在邊地的戍所中過著被拘留的生活。前頭的好日子短,而後頭的苦日子長,差點被廷杖致死,流放四川,寫下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高雄很美,青山依舊在,還有那一日一度的夕陽紅。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八國聯軍

我本身對歷史很感興趣,也常常想一些奇怪的問題。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或是再發生一次,假設您是當年清末「英法聯軍的總司令」,您是否還是會焚燒「圓明園」嗎?

我反覆的模擬各種角色,分析結果是,我自己的答案分別是:

「會」,而且「肯定會」,而且殺很大,雖然這是「不文明」的。但如果我不燒圓明園,那些大清的皇帝和官僚永遠都不會「下定決心」。更慘的是這只會讓我手下那一萬名「如狼似虎」且沒有知識的士兵在不可預期的時間內在文明的北京城造成更大的「姦淫擄掠」。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不這樣做,我此行的目的-「北京條約」不會在短短時間內就簽訂好,身為英法聯軍總司令的我也交不了差,遲早我也一樣人頭落地。那個時代裡大環境裡,軟弱的中國,傲慢的英法,甚至無助的中國平民沒有任何人會得到好處的。

莊子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 莊子。大宗師 --

媒體炒作

設棒球場上打者打成全壘打的機率是萬分之一,在其中飛出球場打到路人的機率是萬分之一,在在其中球飛出場外剛好打死路人的機率又是萬分之一,那媒體會爆導的是會打死人的那顆球,即便他只有十兆分之一的機率。

-- 蘇家興 --

科學上和生活上都會盡量忽略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人腦本來就不是能處理太複雜的事情的CPU,但如果你要聽信媒體來處理生活上的事情,無疑是庸人自擾之。

關燈活動

最近看到很多人參加什麼關燈的活動,為了節能愛地球,哈,我覺得邏輯上有點問題。首先,愛迪生發明電燈本來就有問題。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很耳熟,但是真相卻不是這樣,跟蔣中正小時候看魚往上游是一樣的。

話說一世紀前,愛迪生是一家電力公司的老闆,而那個時代大家晚上都點煤油燈,根本用不上電。愛迪生看他的電力公司快要倒閉了(因為無法解決離鋒(晚上)用電需求的問題),只好弄個東西看看是否晚上可以多賣一點電給別人,好讓自己多賺一點錢。所以腦筋就動到電燈上面。公司快倒了,只能每天加班看是否能做出來,跟他勤勉我看是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關燈,後面還是回到大家點煤油燈的時代,更耗能,產生更多CO2。除非人類心態上能真正回到去複雜化的時代,不然是不可能的啦!

想到一篇以前"雄中青年"裡面很有名的文章"蓉與牧童",想了很久才想起來。

當我死去的時候,親愛你別為我唱悲傷的歌。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也無需濃蔭的柏樹。讓蓋著我的輕輕的草,淋著雨也沾著露珠,假如你願意請記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在悠久的墳墓中迷惘。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我也許把你忘記。

我再見不到地面的清蔭,覺不到雨露的甜蜜,我再聽不到夜鶯的歌喉,在黑夜裡頭傾吐悲啼,在悠久的墳墓中迷惘,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我也許 也許我還記得你,我也許把你忘記。

網路的邂逅

那時是研究所的時候,其實讀輔大是很無聊的。所以有很多的時間可以上網看BBS。第一次看完時有一種”心的PH值低於7”的感覺。

我知道網路總是虛幻的,但是讓大家保留一些童真的感覺不是也很好?誰也不知道網路背後的真實世界裡誰又是誰﹖不切實際的是,不過只是幾次短短的聊天,就能了解一個人的真正﹖危險的是,誰也不知道真實和虛幻的界線,痞子蔡自己也說,如果喜怒悲樂真的可以用符號表示的話,那就不叫喜怒悲樂了。人們在網路上扮演的是真是假,又有誰可以真 正去辨別﹖

我們不是痞子蔡,並不能自私的定義這樣的感情是不是一種永恆。但可以知道⋯⋯的是,網路的邂逅會是他們彼此心中的印痕。

第二次的機會

之前看到菜鳥在部落格談到離開奇美的勇氣,禮拜四又和塑膠聊天,突然想起海角七號背後的含意-第二次的機會。

男主角阿嘉本來已經要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卻在躲回家鄉時碰到另一個可能實現理想的契機;女主角友子在台灣的工作一直不順,沒想到最後會要在喜歡的人和新的工作機會之間抉擇。其他人也是,國寶級老郵差茂伯用盡手段想上台、推銷員馬拉桑拚命要賣酒、車行黑手水蛙努力展現才華好引起老闆娘注意、警察勞馬多希望能夠跟自己的老婆重新開始……甚至是60年前的那七封情書,在過了那麼久之後,終於有可能送到那個曾經傷透心的女孩子手上……

但,機會真的來的時候,該怎麼把握?你願不願意耗盡力氣,做到極致,想辦法去完成一個夢想?多少人在那個當下真的願意豁出去,全力一搏?!

菜鳥,塑膠,我佩服你們。

去墾丁囉

最近看了墾丁天氣晴,這部偶像劇和一般的偶像劇不同,裡面內容很多談論到友情,愛情,環保,理想和創業。是一部不錯的戲。

有些人認為這部戲很悶,我認為這是豆導的一貫作風,他想的很多。所以可以每看十分鐘,再去做一些事,慢慢回想裡面的內容,這樣就不會比較悶,反而很有深度。

好幾年沒去墾丁了,我希望今年,我在墾丁,天氣晴。

小星星

剛好今天老婆要上班,湘容被阿公阿嬤帶到羅東看阿祖,家裡只剩我一個人。無聊翻翻舊書看看,剛好翻到之前童軍康輔的歌本,就是以前那種小小一本。隨便一翻,是首"小星星",順便彈了一下。當年那些參加童軍的記憶又浮現腦海,好像和烏龜有唱整晚這種嚕啦啦的歌。

彈了一下,下一頁竟然是"無言",這首是高二參加救國團花東縱走學的,更久的,塑膠,菜鳥你們還記的嗎?不知道當初那個基隆女中的配對小天使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媽了,哈!

第一次用youtube,感覺很容易上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Uh-oZQg7wA

AB Game

很久沒有寫程式了,今天心血來潮,用BCB寫了一個小程式,花了一個多小時,哈!寶刀未老!

這個程式是小學同學之間玩的AB遊戲,就是四位數字,由對方來猜,對的且位數對的話為A,但是只有數字對是B。

裡面電腦會嘗試來猜你的數字,想了一下,有用到一些比較快的方法且邏輯的方法讓電腦聰明一點。我想遞迴可能有點慢,所以沒有用。哈!寫出來的程式還真厲害,自己都沒贏自己寫的程式,悲哀。

要玩的人可以到下面載點下載玩,不收錢的,保證沒有病毒。

http://dennysu.dyndns.org/public/ABGame.zip

玻尿酸

剛剛好奇查了一下玻尿酸的分子結構,原來他是一種多醣,而且人類自己就會製造。男性的精子會分泌蛋白酶與玻尿酸酶,將卵膜穿孔。難怪面膜穿透性那麼好,本來就是用來穿透用的。 那,抹玻尿酸面膜算不算"顏射"。

乙醛脫氫酶

為什麼喝酒有的人會臉紅,有的人會臉發白,很多人以為是酒精導致的,其實不然,是乙醛引起的。乙醛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而臉部毛細血管的擴張才是臉紅的原因。所以喝酒臉紅的人意味著能迅速將乙醇轉化成乙醛,也就是說有他們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 如果一個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脫氫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脫氫酶會怎樣呢?他/她就是傳說中的酒國英雄。如何判斷他/她是不是酒國英雄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為如果兩個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變成乙酸進入TCA循環而發熱,所以大量發熱而出汗。碰到這樣的人你只能自認倒霉,就是十個八個正常人也鬥不過他的。

芭娜娜上路

最近看了一齣公視的戲,"芭娜娜上路",是海角七號的茂伯演的,戲的內容很不錯,尤其後面以眼淚,不著一句收場,真的很好。

可能我和劇情內容的小孩一樣,從南部上來,自己在台北生活,父子之間在之前有一些間隙,很能體會劇中內容,當我看到最後一幕時,那種感覺,我覺得我必須趕快轉到卡通台來讓自己靜下來,先沉澱一下。

自己快要四十歲了,雖然在回憶高中大學那段荒唐的年輕歲月,我們常常都會講,自己不後悔,如果還有一次,也會如此芸芸。但是我們有考慮到我們當初的那些長輩們的感受嗎?恐怕沒有,我們都很自私,不是嗎?

雖然是描述父子之間的關係,也應該可以引用至母子關係。所以我希望用這齣戲來祝福大家母親節快樂。多多陪陪父母。

P.S. 也祝福已經在天國的母親們,你們的孩⋯⋯子,我的豬朋狗友,都有很努力的為自己的未來打拼。

朝代的興亡

上個月烏龜有來我家聊天,我提到一個想法。其實中國很多朝代滅亡並不是因為經濟不好,反倒是太好。像宋朝末年蒙古人幹嘛來搶你,明代末年怎麼會有倭寇,窮還會有人來搶嘛?清朝末年那麼多人抽鴉片,沒錢吸的了毒嘛?

所以主因一定是金融好到"貧富不均",導致通貨膨脹,外加兩個變因,"氣候變遷"導致水災或旱災。另外一個肯定是"流行疾病"。一般認為的官員腐敗,貪污我想因素應該不大,反而嘉靖不上朝,搞不好是另是一種民主的起源,有點類似目前台灣的內閣制度。嘉靖一朝只有一個嚴嵩有一點問題,好的人才倒是不少的,所以跟馬英九處境有點像。

但現在台灣是不是也有點像我說的這種狀況呢?貧富差距和氣候變遷目前台灣都有了,就等流行疾病了。 反之,要打垮中國的力量一定不是武力,軍事。肯定是我說的這3個因素的組合,貧富不均,氣候變遷或流行疾病。

反應的定義

牽扯原子表面電子轉移的運動,叫"化學"反應。不牽扯原子表面電子交換的運動,叫"物理"反應。原子核內的反應叫"核"反應。

但如果是原子碰撞原子,屬於"生物"範圍。

天氣晴

我在墾丁 天氣晴
你在台北 雨不停

房仲業不告訴你的50件事

正在坐高鐵,看了一本書,內容很好,書名是"房仲業不告訴你的50件事",商周出版,給要正在或計畫買房子的你做個參考。

iPad HTML5 v.s. Flash

就算iPad支援Flash,Flash本身也不支援多點觸控操作,一堆網頁不是一樣要重寫。一定有一種新的描述語言來支援這種多點觸控,而那就是HTML5或是一種新的技術。

我猜想,Facebook好光景可能就這幾年了。

Halogen V.S. Nobel Gas

相對於不安分的鹵素元素和穩定惰性元素,距離相差那麼的近,但本性相去甚遠。

難道只因為一顆小小的電子。

只因為少了一顆電子,就如此不安分,而滿足八音律卻如此的高貴。

我們到底是少了哪一部份的電子呢?

鑽石之起源

之前和同事討論到鑽石的稀有性,我們都知道鑽石就是碳,和石墨的碳是一樣的,只是在高溫高壓下形成,但大自然怎麼會有這個環境的呢?

碳的電負度剛剛好,化性不高,原子型態的碳地球含量也很多(石墨),怎麼鑽石會那麼稀少?原因是地球的確有高溫高壓的環境,就在地球內部,但是以岩漿火山噴發型態的碳會因為高溫立刻把形成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不可能形成永久的鑽石。換言之,鑽石不是走這條路出來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每一次的彗星撞地球時,撞擊力把地球內部的碳或是彗星所含的碳給打出來,瞬間的能量剛好形成高溫高壓的環境,所以每一顆鑽石都是彗星的見證,可能是旅行數億光年的禮物。

剛才用壓力鍋煮了中藥的泡澡包,來洗個中藥的SPA,希望感冒趕快好。

母親節之我思

坐在往家裡的公車上,窗外看去,台北的餐廳擠滿了慶祝母親節的人,大排長龍等著吃著美食,大家嘗試以食物來慶祝這個節日,當然這是最廉價也最快速的慶祝方式。

突然想到上周的我現在在哪裡呢?就在家樂福裡面。那個也是車水馬龍,到處充斥著玲瓏滿目的各類食物,狹小的走道裡陳列著成千上百的食物,看似消費者有很多的選擇自己來挑選自己想要的食物,但是背後都是被別人制約的選擇,不是嗎?

台灣人目前食物來源很多都是麵食(小麥),豆製品(黃豆),餅乾(玉米),台灣自己有生產這些農作物嗎?台灣現在還有二十萬畝田正在領補助休耕中。

台灣人知道自己的危險嗎?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Wayward Kenting

最近要用gstreamer解H.264和G.726,找來一台舊的PC裝了Ubuntu 8.04,是一種Linux OS,Install很久很久,default什麼都沒有,打了無數的make install,和make configure,compile很久很久,也make kernel,也裝了nvidia propertiary dirver,為了音效裝了alos package,為了看flash裝了flashlib,哇,很多很多的package,雖然自己寫過OS,還是Linux強大,終於終於我在Ubuntu,透過 Youtube,使用Flash,帶著Audio,看完了整部的Wayward to Kenting。(每一句都有中英文,很像台北人喔)

阿娘喂,總算成功了。

化學鍵

愛情像是離子鍵,雙方不同的化性,藉由電負度的差異得到最大能的能量,雖強但是一個點就可以打破,就像鹽溶於水那麼簡單。

友情像是共價鍵,彼此共同使用外層電子,在理想情況下達到電子飽和的狀態而結合。有著排斥和吸引力來完成彼此的電子飽和度。

親情像是氫鍵,雖然不強,但是是針對特殊關係,一輩子也甩不掉。就像水和酒精共沸一樣地難分離。

而大部分的人都只存在著凡德爾瓦力,很小很小的吸引力,等著下一次的化學反應。

-- 蘇家興 --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大明帝國的GDP與滅亡

話說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取元朝而代之,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幼年時放過牛當過和尚,對貪官污吏極為憤恨。因而他坐上金鑾寶殿後,貪官污吏就倒了霉,他殺了千千萬萬貪官污吏,甚至於連他的女婿走私謀利,也被殺了頭。他恨急了的時候就會不客氣的把貪官污吏扒皮揎草。朱元璋當政的洪武年間,大概是中國歷史上貪官污吏最收斂的年代。他還淘汰了眾多的編外官員吏役(所謂冗員)。減輕了百姓負擔。吳思的《血酬定律》一書對此有深刻的論述和分晰。朱元璋是所有明朝皇帝中生活比較儉樸的一個。到了他兒子明成祖朱棣的時代,明朝的經濟軍事實力就發展到鼎盛時期。他干了兩件大工程,其一,修整擴大北京城,修建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紫禁城皇宮,房屋萬間,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其二,組建起宏大的遠洋船隊,建造了世界最大的遠航木船(寶船)。於1403年~1434年間進行了七次遠航,直達非洲肯尼亞。這些艦隊的規模和船隻之大,遠遠超過哥倫布和達·伽馬的貕丑]後者幾乎晚了一個世紀,卻仍需僱用一個阿拉伯領航員)。有的歐洲學者甚至於說鄭和這支船隊最早到達美洲。明代人口已達5000~6000萬人。另一項統計數字為,洪武26年7000萬,明末崇禎三年1。9億。此時農業得到很大發展,紅薯,南瓜,蠶豆,土豆,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已由國外傳入中國。城市形成和快速發展。南京人口已達100萬以上。據德國學者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一書中提出的數據,中國明代遠洋船舶噸位達到18000噸,占世界總量的18%。明代手工業得到巨大發展,潞安府就有織機1.3萬張。松江棉紡織業的發展,使松江成為明朝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地。永樂時鐵產量達9700噸,其時西方俄國產量最高,不過2400噸。制鐵廠可擁有六七個冶鐵爐,需要僱傭上千個工人。南京一地有眾多的陶瓷廠,每年可生產100萬件瓷器。其中許多是專門為出口而設計的——出口歐洲的瓷器繪有宮廷圖案,出口伊斯蘭國家的瓷器則繪有雅致的抽像圖案。…

有學者認為明代工業產量占世界三分之二。中外學術界公正的指出當時中國已具有占全球財富總量的1/3的經濟實力。弗蘭克在他的《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如果說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區在世界經濟中佔據支配地位,那麼這些地區都在亞洲。如果說有一個經濟體在世界經濟及其『中心』等級體系中佔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麼這個經濟體就是中國。」西方學者布魯克(1998年)在其研究明代經濟與社會的專著的導言中寫道:「中國,而不是歐洲,是當時世界的中心。」西方學者漢斯。布羅埃爾(1972年)在其著作中說:「中國憑藉著在絲綢,瓷器,等方面無與匹敵的製造業和出口,與任何國家貿易都是順差」。

由於當時歐洲拿不出過硬的東西向中國出口,從世界經濟的角度看從公元1500年到1800年這三個世紀,歐洲所能生產和出口的最重要商品,就是金銀,而它是依賴掠奪在美洲的殖民地才實現的。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個半世紀裡,中國最終從歐洲和日本獲得了大約60000噸白銀。大概全世界有記錄的白銀產量(自公元1600年起為120000噸白銀,自1545年起為137000噸。)的一半。另據西方學者馮格漢(1996年)的估算,中國佔有世界白銀產量的1/4到1/3,高於歐洲西亞等各地區。在明清小說中可見到老百姓經常以銀兩作為交易貨幣,是一佐證。

明朝的科學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如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工業,機器製造,農業,尤其是火器都有長足的發展,(內蒙托克縣曾出土明代地雷二十多枚,型式同現代地雷,不同者用黑色火藥而已。最近曾一次出土明代各類鐵火炮70多尊,可見軍隊裝備之普遍。)有些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的煌煌巨著《中國科技史)享有盛譽,李約瑟(1964)本人寫了一個概述:「科學與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他說:「就技術的影響而言,在文藝復興之時和之前,中國佔據著一個強大的支配地位。……世界受中國古代和中世紀的頑強的手工業者之賜遠遠大於受亞歷山大時代的技工、能言善辯的神學家之賜。」(Needham1964:238)李約瑟列出的清單上不僅有眾所周知的火藥、造紙術、印刷術和指南針。他還考察了鋼鐵冶煉技術、機械鐘表、以及把旋轉運動變成直線運動的傳動帶和傳動鏈、拱橋和鐵索橋、深井鑽探設備等工程技術發明,水上航行用的明輪船、前桅帆、後桅帆、密封倉和尾舵等以及其他許多東西。

查爾斯·辛格等人編寫的《技術史》第二卷承認並且強調,從公元500年到1500年,「在技術方面,西方幾乎沒有傳給東方任何東西。技術的流向是相反的。」書中複製了李約瑟(1954)的一個圖表,上面列出中國的幾十項創造發明與歐洲最初採用它們之間的時間差。大多數的時間差長達10到15個世紀(鐵燁犁則相差25個世紀);少數的時間差為3到6個世紀;火炮和金屬活字版印刷術的時間差最短,也有一個世紀。

大明帝國這個世界經濟大國社會生產總值即GDP(占全世界的)到底是多少?中外學者通過各自研究提出不同數據,有如下說法:
萬歷時:90% ,40% ,80%
崇禎時:40%
明代: 45% , 40% 33% ,30%

說明代GDP占世界的80%~90%,我難以相信,因為世界其他地方並非荒漠。從外貿的硬通貨白銀因出超而大量流入中國的現象和明代農業、手工業、紡織業及製造業得到巨大發展來看,GDP占世界的30%還是比較可信的。其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相當於當今的美國(GDP占28%)。然而這樣一個擁有龐大的經濟實體的大明帝國,卻於公元1644年轟然崩潰!常令人們困惑的是,明代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為何沒有近一步發展資本主義?有人認為宋、明的滅亡是由於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金、蒙古、滿清)善於騎射,而中原農耕民族(主要是漢族)不善戰的結果。這種看法只看到表象,實不足以服人。漢、唐擊敗了當時極其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突厥人作何解釋?南宋岳飛的岳家軍被遊牧民族女真人驚呼為「撼泰山易,撼岳家軍難!」又作何解釋?東晉謝安以八萬人打敗北方前秦符堅的二十七萬騎兵六十多萬步兵又作何解釋?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實際上明代前期,特別是明成祖朱棣時期對北方遊牧民族(蒙古,女真)保持了一種軍事優勢和高壓態勢。他曾六次親征漠北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其實導至明帝國滅亡的真正的原因在於明代社會結構內部的崩潰!

社會結構的崩潰是由於社會財富分配的極不均衡,極不合理,極端的兩極分化,造成社會的主體人民群眾極端貧瘠,當他們不反抗會餓死,反抗雖會被以謀逆罪處死,但還有一線生機時,他們就會奮起反抗,社會結構也就失去了支持力,崩潰成為不可避免。農民起義是暴力的,非理性的,對生態和社會經濟有極大的破壞性,對人口有極大的殺傷力。天下大亂,直到一個新王朝的誕生,完成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惡性循環。

看看明朝兩極分化的情況。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元首的收入是透明的,如美國總統克林頓其年薪20萬美元。俄國總統普京年薪3.3萬美元。中國明朝皇帝的私人財富有多少,史無明載。但皇帝夫婦的伙食費卻有明確記載。如頗為節儉的崇禎皇帝和他的皇后每年吃到肚子裡的日常伙食費,就有16872兩白銀按糧價折算超過 52萬美元。而嘉靖、萬曆之後此項開支超過36萬兩白銀,即超過1000萬美元。皇宮內侍候皇帝的太監,朱元璋洪武二年內官編製不過60人,到嘉靖年間太監及宮內雜役已近萬人。而到了天啟年間太監人數多達十萬人!明代宗室人口明初洪武年間有58人,到明萬曆23年已繁衍到155000人,明末就達數十萬人。連同其下屬吏役,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吸血階層!他們控制的社會財富極為驚人。崇禎的岳父一向哭窮,李自成攻入北京,拷撻官吏,他不得不乖乖繳出50多萬兩白銀。

明代有龐大的官僚統治集團,除了正式編製以外,編外官員吏役(所謂冗員)數量驚人!明初吏制森嚴,冗員為正員的3倍,明後期冗員為正員的10倍以上。據《虞諧志》記載,僅蘇州府常熟縣就有冗員萬餘人,這意味著萬餘隻虎狼,在方圓百里內橫行,無休止地弱肉強食,老百姓不得不喪家亡命。這龐大的官僚統治集團,人人盡力收刮財富,造成社會財富的高度集中,形成畸形的兩極分化。《明史》卷三百八奸臣傳,嚴嵩之子嚴世藩犯事被抄家時,得黃金可三萬餘兩,銀二百萬餘兩。而錦衣衛指揮朱寧抄家得黃金十萬五千兩,銀四百九十八萬兩。另有綢緞綾絹等達三千九百多扛。但這兩位與明正德年間巨貪太監劉瑾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據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十三,劉瑾犯事被抄家,僅抄出的金銀就有:黃金1205.78萬兩,白銀25958.36萬兩。2001年《亞洲華爾街日報》據此將劉瑾列入過去1000年來,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單。(在入選的50人中,有6名是中國人。他們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劉瑾,伍秉鑒、宋子文。)這個記載數字可能有所誇大,另據清趙翼〈二十二史札記〉所載,劉瑾有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餘萬兩。其它珍寶細軟未計。據〈血酬定律〉一書作者吳思據此計算出,劉瑾家產僅金銀一項相當於254.88億人民幣。和當時國庫年收入的白銀差不多。(另一說劉瑾的財富是國家年收入的數倍)。

明代中國還是個農業國家,人口主體是農民,在這樣的兩極分化中,農民變得赤貧無以為生。明後期,中國處於氣候上的小冰河期,水旱頻仍,更加雪上加霜。明帝國的轟然崩潰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社會的巨量財富集中到劉瑾一類人身上,財富的流向是:大肆揮霍消費,購房置地設大量不動產,囤積隱藏。他們不會把財富用於擴大再生產、改善產品質量、和搞科研開發新產品,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明代從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到資本主義也就無從談起!

社會生產總值GDP和人均GDP的數據並不能反映社會主體農民的生活水平(佔有財富的水平)。因為在一定的GDP時,社會財富分配極端兩極化,和分配較均衡合理的情況下可以有相同的人均GDP。社會財富分配極端兩??以反映社會財富分佈的真實情況。基尼係數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於 192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它的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即基尼係數是表示社會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標。實際的基尼係數介於0和1之間。基尼係數越大,則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 0.2-0.3表示比較平均; 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據學者研究,明末崇禎年間,李自成起事時基尼係數高達0.62。(與此類似,清末太平天國時,基尼係數達到0.58)遠超過基尼係數0.4的國際警戒標準。可見收入差距懸殊即社會財富分配嚴重兩極化時,會存在社會體制崩潰的危險。社會財富分配嚴重兩極化,才是社會體制崩潰的根本原因。

以史為鑒,可知興亡。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芭娜娜上路

搜購大型二手機具的業務員在阿財家門口鞠了一個九十度的大躬,「就麻煩您考慮一下了。」阿財拿著估價單,心裡早了有底,在業務員轉身離去的下一秒就揉成廢紙丟進垃圾筒裡。「要我賣農耕車,門都沒有。」

業務員前腳離開,騎著機車的郵差後腳就踏進阿財的家。郵差將一封紅帖子遞給阿財。年逾七旬的阿財在進門前將信拆開來看,臉上露出高興又為難的複雜神情。

原來是阿財十五年前離家的兒子大勇要結婚了。那是他寄來的喜帖。

十五年以來,阿財一個人守著一塊田、一間舊屋子和一台農耕機,日子過得簡單。這些年來大勇杳無音訊。兒子要結婚了,阿財心中是雀躍的,但礙於自尊心又不允許自己跑去找兒子喝這趟喜酒。

大樹下的土公廟是所有老人聚首閒聊的好所在,阿財跑去跟大伙分享這個喜訊。一群老人輪流傳閱著紅帖,嘴中唸唸有詞。這些年來大勇都沒有回來,村裡老人幾乎都快忘記他的模樣了。當阿財說出自己的問題時,頑固有如土地公廟前石椅的老人陪著阿財一塊起鬨:除非大勇開著禮車下來接老爸北上喝喜酒,否則要老人家隻身北上,門都沒有。

還是張大嬸冷靜。她說雙方僵持對誰都沒好處。今天大勇寄喜帖來就是想要破冰,如果阿財還鬧脾氣,豈非斷了父子間和好的唯一契機?張大嬸說,你都七十好幾了,也該是安享天年的歲數。難道你還想耍牛脾氣,一輩子跟我們這群「老芋仔」住在一塊?

阿財又後悔了,十幾年沒見到兒子了。之前不上去找兒子是缺一個理由。現在理由有了,何必還要鑽孝不孝順的死胡同?於是,阿財決定了:我要上臺北參加兒子的婚禮。

決定要去婚禮之後,問題就接著來了:禮金。以前不是都說「嫁妝一牛車」嗎?雖然不是嫁女兒,但獨子結婚,至少也要風光體面。阿財的田現在轉型種植木瓜、檸檬和芭樂,還有一小塊地繼續種植香蕉。而他唯一自豪的,就是「金蕉」。於是,阿財到了田裡,割了近五十串的香蕉下來。載上自己的農耕車,興高采烈的回家。

回家的路上,阿財想到一個大問題:啊,怎麼去臺北?雖然之前在臺灣香蕉產業風光鼎盛的時期,交通絡繹不絕,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出出入入的好不壯觀。但現在形勢不同了。村裡老人代步工具大多是腳踏車和載貨車。唯一有卡車的阿貴偏偏車又壞了送修,全村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送他到火車站。

農耕車開過南臺灣的阡陌原野,炙熱的陽光灑在這片美如油畫的鄉村田野。開著開著,阿財突然想到:何不就開著現在這種農耕車,一路開到臺北去呢?

興奮的阿財拿出紙筆算了一下:從屏東到臺北,約五百多公里。以農耕車時速十公里的速度,一天跑五個鐘頭,十天就能到臺北。但他身上的錢不夠,就算直接睡在農車裡,到了臺北光是油錢就一定把錢花光光了。到時候回不了家也是個問題,因為他也不確定這趟北上就一定見得到大勇。如果到時錯過了婚宴,回來又沒有油錢。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被迫滯留在臺北,豈不是尷尬?

忽然間,阿財想到了業務員。他把估價單從昨天的垃圾堆裡找了出來,看了一下上業務員估的價錢,大約是五萬多塊。如果他能夠開到臺北,然後把車賣掉,那回來的錢是一定夠用的。只是,這台跟著他二十五年的農耕車,可能就這樣子走進歷史了。

阿財跑到大樹下前的土地廟,擲筊請示了神明。神明三次都是平筊。他又跑去問其他人的看法。大家都認為現在生意難做,香蕉被其他國家的大公司壟斷,幾乎賺不了錢。賣出去的價錢也不比當年了,留著農耕車看著也是心酸,不如早點變賣比較實在。

於是阿財決定駕著農耕車到臺北。

阿財準備了一塊帆布,蓋在剛收成的香蕉上。怕香蕉因過熱而早熟,還在帆布上戳了好幾個洞。然後,準備了一些白米、豬肉乾、幾桶水和小瓦斯爐。臨走之前,隔壁的張大嬸還送了阿財一些臘肉,在鄰居的送別之下,開著他的老農車,風塵僕僕地踏上前往臺北的旅程。

阿財駛離村莊沒多久,一輛馬自達六的高級輛車開進村子裡。原來是大勇開車來載阿財到臺北。村裡的老人告訴大勇阿財已經動身前往臺北,如果循著原路或許可以找到他。大勇立刻跳上車,回頭找阿財。

起程沒多久,阿財就遇到車子拋錨的一對夫妻。好心的阿財拿出鐵勾,用農耕車將房車拉到附近的鄉鎮加油站。男主人感恩道謝,想要付錢給阿財做報酬,但阿財用力揮手說不要,在他們臨走前還送了一串香蕉給那戶人家。

回頭找老爸的大勇則故意把車開的很慢,沿途找阿財的行蹤。半途碰到一名外國人舉著大姆指想要搭便車。大勇原本把車開過去。但往前開了一百公尺後想了一想後悔了,還是倒車載了那名外國人。

那名外國人叫保羅,是從加拿大來的背包客。保羅非常的健談,他問大勇為何英文那麼好?大勇回說他在一間外貿公司工作,英文還算OK。二人用英文聊天聊地。保羅問他是不是也在旅行?大勇沒有明說,只說他下來看老朋友。

大勇把保羅載到了附近的休息站,保羅給了他一張名片。大勇也客氣地跟他交換了一張名片,名片上全都是英文,並且打著大勇的英文名字:Richard Chen。

大勇找了阿財一整天都找不到,心中有些著急。近傍晚時接到新娘芝瑩的電話,要他快點回到臺北。所以他到附近的加油站幫車子加滿油,準備連夜開回臺北。臨去之前,大勇透過車窗,看到前方車裡的夫妻幸福滿載的上車,後車窗擺著一串尚青未熟的香蕉,心中突然有些感觸。

天空忽然下起雨,阿財透過後視鏡,看到一名年輕女孩向他招手,示意要到農耕車裡頭去躲雨。阿財將農耕車停了下來,打開門,讓女子進到農耕車裡頭來。

這名十六、七歲的女孩叫小愛。阿財遞給她一條乾淨的毛巾。但小愛嫌阿財的老人毛巾髒,謝過不接。小愛很健談,問阿財是做什麼的?為何會開著農耕車在這邊亂跑……等等一堆問題。阿財寡言,能夠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就嗯嗯虛應故事。

阿財開到一間廢棄的倉庫裡頭,將帆布收在牆上晾乾。小愛看到一整車的香蕉呆住了。問阿財是要去賣香蕉嗎?阿財只是微笑,沒有多說什麼。

晚上,二個人在倉庫裡頭起了火聊天。小愛說她原本住在南部,但父母離異之後,她便跟著媽媽搬到了臺北。到了臺北,媽媽幫她找了一個爸爸,但她非常非常討厭繼父。父女之間的關係降到冰點。直到前陣子,她被醫生診斷出有癌症,只剩不到一年的生命。於是她才會用剩餘的生命,回南部找自己的親生父親。

阿財對她戲劇化的「一生」感到半信半疑,但沒有提出質疑。只是勸小愛要聽父母親的話,因為他們是長輩,忠言雖逆言,但一定不會害妳。大人的說教令小愛很不耐,她回聲大人只會活在自己的世界,全部都忘記自己年輕時的心情,還會倚老賣老,這就是她討厭大人的原因。

那天晚上的談天並不愉快。第二天阿財醒來時,小愛已經離開。地上還有部份被丟爛的香蕉,顯見小愛在離開之前找了一些無辜的香蕉發洩了一些對大人的怒氣。

大勇回到了臺北,開始張羅禮拜日要結婚的一切。但是這趟沒有找到阿財之旅令大勇十分沮喪。還是靠他的未婚妻芝瑩安慰他,才讓大勇的心情稍微平復一些。芝瑩從小就沒有父親,這趟南下找阿財,也是芝瑩的想法。沒有親人的婚禮,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大勇站在「百年好合」的紅色布幔前,沒有答案。

天黑了,遠方的烏雲朝著農耕車飛了過來。天空打了一記響雷,不久後果然下起雷陣雨。阿財為了顧好收有喜帖的布袋,車子一個不小心打滑,連人帶車滑到山溝邊。被甩出去的黑狗在山溝旁汪汪地叫著。途邊經過一名熱心的少年關心地前來察看。少年住在附近的農地,他開來了一台貨車,幫阿財把拋錨的農耕車拉到他家裡頭去。

農車有些損壞,一些香蕉也都撞爛了。修理需要一段時間。少年自告奮勇要幫阿財修理。阿財感激不盡。小農?裡只有簡單的傢俱擺設,沒有工具。第二天,少年幫阿財找來了一些工具器材,在一旁看著阿財以緩慢卻熟練的速度,修理著老農車。

天黑了,阿財進房裡休息。透過窗外,見到少年跟一名少女在說話。兩人親密卻略有爭吵。最後女孩轉身離去,剩少年一人站在門口痴痴呆望。

第二天,少年問起阿財要去何處?阿財說他要到臺北參加兒子的婚禮。少年問說為何要自己開著一台農車上臺北,為何兒子沒有下來接送老爸?阿財不語,只是靜靜地修理著老農車。

黃昏,阿財站在門口,望著遠處放晴的彩霞。落日餘暉照在農村美麗的大地上,美得令人心痛。行程有些延遲,阿財心想不趕路不行,於是回倉庫繼續修車。在裡頭卻偷聽到少年和少女的爭吵內容。

原來那名少年叫阿哲,想要北上工作卻跟在家鄉的父親鬧翻。女孩是阿哲的女友,她不知道未來該怎麼和阿哲繼續走下去。阿哲也無法給出承諾。二人因此而爭吵。

晚餐時,阿財以父親的角度,希望阿哲回家跟爸爸道歉。他說,天下父母心,沒有一位父母希望孩子跟著自己吃苦。如果是你喜歡做的事,就儘量去說服他們就好,不要以冷戰或是吵架做為溝通的方式。阿哲不懂阿財為何突然開始說教?阿財眼中含著淚光喃喃自語:「只要是你們年輕人喜歡的,就去做吧。只要你別忘記家裡面還有一個老父親就好了……。」

過了二天,阿財的農車終於修好了。阿財感激阿哲的幫忙,臨走之前洗了幾串香蕉送給少年。亮澄澄地香蕉在陽光的照射下,已呈現熟態。阿哲向阿財說了聲謝謝,臨走前問阿財:「你兒子跟我一樣,離家了對不對?」

阿財沒有說什麼,只是用手拍了拍阿哲的肩膀。坐上老農耕車,揮一揮手,逐漸消失在路的盡頭。望著阿財離去的農耕車,阿哲突然覺得阿財的背影像極了老父親。於是他拿起手中的電話,撥了一個號碼……。

阿財繼續趕路,走到一半,他碰到一個外國人,一樣對他比出大姆指想要搭順風車。這名外國人就是保羅。保羅坐上了農耕車,對於這台又大又吵的機器感到非常非常的新奇。他有很多問題想要問阿財,只是阿財不會講英文,他又只會說一些簡單的中文。在語言上二個人幾乎是無法溝通的。但是透過肢體動作,保羅拿出地圖,說出他要到哪個地方。阿財看得懂地圖,對著保羅要去的地點比著大姆指,猛點頭。

一個老人,一個外國人,坐在同一台農耕車上。阿財用台語對他說兒子大勇的事,保羅則用英語講他對臺灣人的感覺。雖然二者的語言沒有任何交集,但是心情卻是愉悅的。感覺就好像熟識很久的好朋友,不用精確的語言,也可以交流心靈。

保羅到了目的地。為了答謝阿財,他想拿一張名片給阿財,但是發現自己的名片已經用完了。於是他隨便自口袋中挑出一張背後空白的紙,在上面寫上自己的中文名字和聯絡電話,給了阿財。對阿財做了一個外國式的擁抱,跟阿財道別。

喜宴餐廳前,喜氣洋洋的紅布條掛滿廳堂。身著新郎裝、白手套的大勇卻有點著急。阿財離家到臺北已經過了十天了,應該要到了才是。心不在焉的新郎連新娘子都開始看出來了,只是安慰大勇:「老爸爸一定會來的。」

終於,地平線上緩緩出現一台農耕車的形影。阿財總算開著他的農耕車到了臺北。在繁華的忠孝東路上,黑狗已經不見蹤影,香蕉也已經開始變褐焦爛。阿財拿出喜帖,發現地址已被大雨淋的濕濡不明,看不清楚。只有飯店大大的Logo印在一旁,顯得刺眼。

婚禮前一刻,大勇跑出餐廳,看了看大馬路,還是沒有發現阿財的形影。此時,一條老黑狗自他面前走過,站在飯店前猛力地吠。旁邊的伴郎一湧而上前去趨趕,嘴巴還嘟念著「不吉利,不吉利」。

大勇失望地回到了餐廳裡。

阿財駕著車,在臺北街頭到處尋找,他開過星巴克、摩斯漢堡和肯德基前,最後在麥當勞前停下。

此時一名媽媽帶著小孩要回家,小孩吵著要吃麥當勞,媽媽怒斥說回家吃飯,小孩就一直吵鬧。

坐在麥當勞叔叔椅子旁的阿財,腿上放著兒子大勇的喜帖,他翻了翻口袋,好像想要找出什麼東西似地翻找。最後,他找了保羅留給他的電話。但是那字跡也因下雨的關係而變得模糊不堪。阿財下意識地將名片翻了過來,那是一張外商公司的業務名字,上面寫著Richard Chen。只有英文,沒有中文。上面有手機號碼,卻沒有辦法打。

阿財收起了名片,拿起身邊最後一片臘肉,望著臺北市的街景,咬了起來……。

後來阿財突然看到對面有三個等公車的女孩(穿景美女中的制服),其中一個就是之前遇到的小愛,阿財顧不了那麼多,就在車水馬龍的大馬路直接穿越到對面。

阿財還是很禮貌地先問那個小女生,身體有好一點嗎?後來阿財拿出已經被雨水淋倒有點模糊的喜帖,問她知不知道這個地方在哪裡?幾個小女生七嘴八舌地說好像在板橋,但不確定。

小愛立刻問阿財是幾點的喜宴,阿財回答12:30,但那時候已經是11:50。所以小愛立刻叫了計程車,四個人往婚禮的場所驅車前進。

這時場景帶到新娘子跟新郎說,其實她從小有一個心願,就是她自幼父親就死了,她很希望她的婚禮有長輩來牽她步入禮堂,但是...

婚禮就要開始了,這時新郎在主持台上,新娘由外面慢慢要步入時,突然主婚人大聲說出:現在由新郎父親(阿財)牽新娘步入會場。

背景是三個景美女中因為能幫上這個忙而雀躍不已,但場景卻慢慢帶到阿勇的臉上,兩行眼淚就氾濫了,沒有說任何一句話,故事進入尾聲,但是阿勇的臉上卻是喜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