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宋鴻兵:迪拜不是個例 明年一季度金融將動蕩

2007年,他以自己博客上的內容為雛形寫就《貨幣戰爭》一書,並成功預警美國“兩房”災難和金融海嘯,此書走紅的同時也引起諸多質疑;2009年,他又因《貨幣戰爭2》被美國《商業週刊》雜誌評為“2009年最具中國影響力的40人”之一……他,就是堪稱新銳國際金融學者的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受本報和大眾書局邀請,宋鴻兵昨天做客本報視頻直播間。金融危機還會有第二波嗎?現在投資什麼最保險?每每語出驚人的他,昨天再度針對金融危機、美元前景、百姓投資等大膽放言。

談大勢金融危機像《2012》

迪拜不是個例 還有更大危機

2011年會出現更大危機

主持人:貨幣,換一種通俗的說法,就是錢,是人人需要的價值標簽。然而,在您所著的《貨幣戰爭》一書中,您把貨幣描述成了一種殺人不見血的武器,正是這種武器,引爆了這次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也正因為您對金融危機的成功預言,使之前對您有懷疑的人變成了您的追隨者。今年8月,您又預言美國三個月後會再次爆發金融危機,但這次似乎沒有完全應驗。您目前還堅持金融危機會有第二波的觀點嗎?

宋鴻兵:其實,連美聯儲、伯南克都會在預測金融海嘯方面,犯很大錯誤。現在,客觀說,市場有兩種意見,美國紐約的一些專家,包括市場人士索羅斯,羅傑斯都有類似觀點,認為危機其實沒有結束,另外一派則保持和政府一致意見。
全球經濟出現“V”字形反彈是絕對不可能的,現在說危機見底還太早,至少要到2011年才能真正見底。今年市場比較平靜,很多人以為危機已經過去了,其實危機的源頭是美國房貸利率的調整,美國人的房貸利率很多都是可調整的,到2011年,將有很多人的房貸利率要上調,到時很多人會還不起房貸,導致出現違約高峰,這一次的違約規模將比08年以及明年將要發生的違約要多很多,因此影響力將更大。在這次違約高峰後,由於更多的人破產了,美國的經濟將持續低迷數年,之後才會恢復。現在我們是處在兩個危機的過渡期。因為,全世界發達國家負債過度,是個普通問題,也是導致金融危機爆發的最本質內容,現在美國靠政府發債解救金融系統,讓政府堆積了越來越多的債務,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就業等問題。

明年一季度金融將動蕩
主持人:最近比較受公眾關注的全球經濟事件是迪拜的債務危機,對此,此前有人就把迪拜的債務危機稱為是第二波金融危機的前奏,迪拜之後,希臘又出現了國家信用問題。您認為,迪拜危機會怎樣演進?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還會有多大?

宋鴻兵:就像電影《2012》,先是在印度一個地方發現地下水溫升高,後來又在美國黃石公園發現了類似情況,這些現象不是孤立的,現在很多國家都存在同質化現象,現在迪拜出現了債務危機,不太可能是孤立的,未來幾個月中東地區也許都會看到類似情況。下一步西班牙等國家都有可能,包括希臘、土耳其、英國,都有可能出現調級。迪拜可能只是一個開始,不會是一個個例,會引發一連串後續問題。

為了刺激經濟,明年美國不得不發行大量國債,一季度計劃發行的規模是8500億美元,二三四季度分別為3000億美元、2000億美元和5000億美元,如此巨量的國債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衝擊。

最近出現的迪拜危機和希臘債務危機不過是這一衝擊的預演,為了讓8500億美元國債順利發行,美國需要通過製造他國危機來刺激美元走強,因為當別國出現危機時,投資者會覺得還是美元安全而搶購美元,對美國來說,製造他國危機很簡單,只要讓標準普爾等信用評級機構下調他國的債務評級就行了,因此,明年一季度全球註定會不太平,可能會有很多奇怪的事發生。對此,投資者無論是炒股、炒期貨還是做其他投資,都應有心理準備。

“碳貨幣”會成央行資產

主持人:對於低碳經濟您是如何看的?
宋鴻兵:在全球氣候暖化被熱烈討論的背後,存在數萬億美元的利益。有人測算過,全球如果不搞低碳經濟,全世界會損失3萬億美元,如果現在防治,花費是30萬億美元,那是不是應該就不管了?但是,英國有一群人連續40年在打造這個概念。

實際上哥本哈根會議前,英國有一個著名的數據機構被盜,卻從中被發現他們在系統性操作這方面數據。有人發現,其實中世紀溫度比現在還高,現在也有一派人認為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無關,是太陽、月亮和地球距離決定的,完全是自然現象。但是,氣候變暖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公關活動,未來必會催生出碳貨幣。
未來會出現一種“碳貨幣”,二氧化碳會貨幣化,並成為中央銀行核心資產,也就是說環保會貨幣化。所謂的“碳貨幣”概念,其實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

房市股市 房價上漲抑制消費

股市不下行就算穩定

房產上漲“擠壓”消費

主持人:對於中國經濟未來走向,你是怎麼看的?剛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為明年政策定調,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此如何解讀?

宋鴻兵:從目前看到經濟情況看,中國比主要西方國家要好,財政政策執行更迅速,更強更到位,基本上止住了下滑趨勢。但是由於已經融入了經濟全球化,和全球對接了,判斷經濟走勢,還是要看周邊國家的恢復是否堅實。這涉及到了國內經濟模式轉變,即從出口到消費導向,但消費導向不是喊口號,其實,現在絕大多數人的真實消費能力不足,有消費需求慾望,但無能力。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的富人,還是中國社會中少數,他們消費能力再強,靠少數人拉動消費,還是不現實。幾年以來,房地產上漲的負作用是,大量擠壓了老百姓真實的商品消費能力。比如當你貸了款,一半收入要還按揭,那會大量消費其他商品嗎?未來政策目標方向還要真正符合這樣的模式轉換。

沒有留言: